路透北京8月31日电---财经网日前报导称,中国国资委近日表示,对此前一些央企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据此,久拖不决的央企衍生品投资善後问题有了新进展.
财经网报导援引几位投行人士称,8月下旬,六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收到来自国资委的一封法律函,该函声称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
这意味着深陷衍生品泥潭的某些央企,有可能单方面中止这些带来浮亏累累的相关衍生品合同.
一位央企人士曾向《财经》记者透露,几乎所有涉足外汇、进出口业务的央企都与衍生品交易有染,远不止按规定持有境外期货交易牌照的31家央企.这些衍生品合同总共涉及的名义本金高达上万亿元.当然,名义本金远非最後的实际亏损,但这一规模仍远远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其中,大宗商品的套保占到相当比例.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稍早强调,防范国有企业参与境外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必须从企业的内控制度着手,建立企业内部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和措施.国有企业应当坚持套期保值原则,现阶段尽量选择场内市场和简单产品
中国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此前曾表示,根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有盈有亏,亏损居多.他并强调,国有企业应该是衍生品的使用者,应以避险为目的,从事该业务要经批准,且要聘请财务顾问机构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中国爆出一系列国企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国国航(601111.SS: )(0753.HK: )和东方航空(600115.SS: )(0670.HK: )的航油套保账面亏损;中国远洋(1919.HK: )(601919.SS: )公布远期运费协议浮亏;以及中国中铁(601390.SS: )(0390.HK: )和中国铁建(1186.HK: )(601186.SS: )出现大额汇兑损失等.
央企或中止衍生品买单 国资委:需了解情况
据《财经》报道,久拖不决的央企衍生品投资善后问题已有新进展。8月下旬,六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收到来自国资委的一封法律函,该函称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相关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因衍生品交易亏损严重的央企可能单方面中止合同。
《财经》报道称,国际掉期及衍生品协会(ISDA)亚太区业务负责人Keith Noyes已向记者证实已闻此事。对此,昨日国资委相关人士并未予以证实,表示“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据了解,外资行与国企签订此类场外衍生品套保合同一般通过香港业务部门,仲裁地点一般为香港或新加坡,如果诉诸法律,外资银行不会处于劣势。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与大宗商品价格挂钩的衍生品交易亏损严重。国资委今年3月首度表态将全面清查央企衍生品交易,并披露有31家央企参与投资金融衍生品,但是一直未对外披露具体进展。
“金融衍生品一般在初期签订时,保证金都已交付了,如果说对一些与大宗商品挂钩的金融衍生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很有可能是受委托的外资银行和投行进行了合同之外的违规操作,如已超过保证金规定的亏损额度,但受委托的外资银行和投行仍未平仓停止交易,或者涉嫌交易欺诈。”北京科技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认为,国资委向外资银行和投行发去法律函是其作为央企大股东的一种正式表态。目前国内已有个人因投资衍生品交易与外资银行打官司的先例。
国资委对央企投资衍生品将“保留不付款的权利”
北京青年报记者陈筱红讯 对于央企和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国务院国资委将“保留不付款的权利”。记者昨天获悉,国务院国资委日前给6家大型外资银行和投行发出了相关法律函件,函件称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此前与外资投行签订的大宗商品挂钩产品,保留不付款的权利。这意味着央企有可能单方面中止这些带来浮亏的相关衍生品合同。
据介绍,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而此类以套期保值为名签订的衍生品投资合同,也将会给部分央企造成浮亏。据悉,外资行与央企签订的此类场外衍生品套保合同,一般通过香港业务部门,仲裁地点一般为香港或新加坡。如果双方发生纠纷诉诸法庭,从法律角度来看,外资行未必处于劣势,但是一些外资行会选择让步,而通过借助境外、场外市场对冲,来降低或者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