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业报道-讯】尽管在陈彤离开新浪的消息传出当天,就有措辞肯定的声音称他的下家是小米,黎万强在一场活动上也收到了关于“陈彤是否投奔小米”的逼问,且并未明确否认而是含糊带过,但是直到雷军亲自领着陈彤接见各路媒体,这场业内的重量级八卦方才尘埃落定。
谋事在人,决定陈彤这次职业生涯转折的,除了交情之外,小米愈加强烈的人才渴求,也是重要原因。至于传闻中惹人注目的“500万年薪”遭到否定——不仅“没这么多”,陈彤还特意强调是一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的数字——那么显然,股权方面的优厚补偿也在情理之中,雷军自己也在微博上说过,“创业者最大的资产其实是梦想和100%股权……最宝贵的股权去换人才、资本和资源,这就是创业过程!”
另一方面,雷军将陈彤招致麾下,同时也是掌握了一笔可以增值的资产,有小道消息称,新浪的不少部门也已经离职了一批中层骨干,大有欲追随陈彤到底之势。
那么有无其他的理由,让雷军认为这个位置适合陈彤发挥其最大的个人价值?
雷军给他10亿美元发展新媒体
陈彤未来将主要负责小米的内容战略,逐步帮助小米发展其他新媒体内容。在手机、小米网等各种平台上,全面负责小米内容的战略规划。小米计划第一期10亿美元投资内容产业,由陈彤负责。陈彤会和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一起,首先肩负起小米电视与小米盒子中视频内容建设的重任。
据报道,小米目前正在进行一次估值为400亿美元的融资,未来这笔融资不仅仅将用在拓展小米海外渠道,还将用于补充小米电视内容。上个月,小米曾低调以5000万元投资华策影视,这次投资仅仅是小米在电视内容上发力的小规模尝试。陈彤加入以后,结合其影响力和能力,将进一步进行内容方面的并购,填补之前在版权和内容自制方面的缺口。
小米电视诞生一年多来,在今年8月成立了独立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部门人员多为小米各个职能部门的人调配而来。未来在小米国际化的道路上,除了手机还将出现小米电视的身影。小米电视运营总监李明还在微博上透露,“小米电视在海外都有很高的呼声,我们会尽快开拓海外业务”。
由于创始人贾跃亭长期不在国内,现在原本和小米有相同构想的乐视陷入了麻烦,业务存在变动的可能,这也给小米电视带来了机会和时间,有了陈彤加入以后,视频内容行业的新闯入者“小米电视”或许将给行业带来不小的震荡。
小米为什么需要陈彤?
雷军一直说,小米是定位于“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这是典型的技术语言,在小米的创业基因和过往经历中,一直没有提到过与技术、产品能力并驾齐驱,要提供服务所必需的“内容能力”。
放在一个更大野心、需要更高估值和更性感故事的今天,小米需要“内容能力”把版图做得更“圆”。
在小米原有结构下的黎万强所代表的不是“内容能力”,而更多偏向于社会化营销能力。社会化营销中,比如我们常说的写段子的段子手能力,也是内容能力,但只是内容能力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也不是小米成功的主因。
小米迅速崛起的核心,我认为是最早感知到自己可以、并应该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做交互这一重要趋势:第一个主张以微博为主战场;第一个强调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来满足产品及服务的“可沟通性”,第一个展开企业自媒体(小米论坛)实践的公司,从而绕开了中介属性的主流传统媒体,以新媒体、自媒体形态,通过“0广告费”的另类模型异军突出,也即小米语境下的“参与感”,除此无它。
而这些都不是陈彤所代表的“内容能力”。
陈彤所代表的内容能力,恰恰是互联网“野蛮人的玩法”成功颠覆后,意识到自己有不足或顾不上,并且在创业开初也不需要顾太多的东西(以技术产品突破,以内容能力丰满),即所谓的“媒体专业素养”。
比如,在陈彤主导下,先后有博客、微博两大核心产品崛起,加上早期的门户,先后成就了几个新浪的全胜时期,但实际上这两个产品的最早期玩家都不是新浪,后期更不乏像腾讯微博这样的强大对手,但最终都是新浪完胜,可视为“内容能力”在其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而言,这种内容能力更多偏向于依赖直觉,和天生的内容敏感性与悟性。这是以人,以感性,应对技术,应对理性的一种互联网现象。
总而言之,这是陈彤和他所领导的庞大编辑团队所代表的,一种高度依赖于“人”的能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帮助新浪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并在后期不断遭遇到如网易“无跟帖
不新闻”的产品运营能力(引入UGC),及微信引领的“无社交,不阅读”的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强烈冲击。【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